大棗多糖的提取分離與脫色研究
????本文以油棗為原料,對大棗多糖的提取工藝過程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并采用微波浸提新技術,通過對大棗多糖整個生產流程小試規模的探索,制得了藥用大棗多糖。
????首先研究了不同提取過程中各因素對多糖提取率的影響,結合正交實驗確定了微波提取工藝條件;然后采用雙氧水弱堿性條件下脫色新工藝,并對脫色各影響因素對多糖脫色率的影響進行了討論,最終得出脫色條件,使多糖得率達到5.26%以上。與傳統工藝相比,本工藝具有溶劑用量少、提取時間短、濃縮時間短的優點,同時避免了產品長時間的高溫受熱,可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更重要是保持了多糖的生理活性。大棗多糖的提取分離與脫色研究(植物提取技術)
????通過建立藥用成分溶出模型,試圖揭示提取過程的本質,以期為今后中試和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提供一定理論價值,為工業化生產改造指明方向。本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具有工藝流程短、固定投資少、綠色無污染等優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 1大棗資源的開發現狀
????大棗(Ziziphus jujuba)為我國特產,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與桃、李、栗、杏并稱為我國古代五果。始載于本經,在我國已有4000年栽培史。鮮棗甜美可口,營養十分豐富,棗的醫療保健價值我國研究早。據報道,紅棗所含蘆丁可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疾病,還含有環磷酸腺昔和環磷酸鳥昔,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和促進癌細胞轉換為正常細胞的能力,對防治冠心病也有一定療效。大棗也常用于中藥,具有補血、健腦、抗癌及健脾強身等功效,于《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歷代本草中均有收載。
棗樹分布于我國北方廣大地區,一般生長在中溫帶與寒帶過渡帶,棗樹也是近年來黃河中下游流域退耕還林和發展經濟林果的主要樹種之一,據資料表明,1978年我國棗樹栽培面積僅為22.6萬hm2,1997年已達65萬hm2,發展速度非常快。僅陜北大棗年產量增至約為18萬噸,主要外銷。但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銷售不暢,加之僅供食用經濟效益低下,未能使以大棗為唯一經濟來源的廣大果農擺脫貧困。發展營養型和保健型飲料的生產,不但增加了花色品種,延長了供應期,擴大銷售范圍,還為棗區鄉鎮企業開辟了一個重要領域。所以,對大棗進行深加工,提高其品味和附加值日益受到關注。大棗多糖的提取分離與脫色研究(植物提取技術)
2.大棗多糖提取工藝流程
????本課題以優勢資源大棗為原料。在對多糖的理化性質,化學結構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溶劑浸泡、微波萃取集成提取技術,著重對溶劑提取、微波提取的各主要影響因素,脫色的工藝條件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并依據實驗結果擬定大棗多糖的提取工藝,實驗得到的多糖經陜西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驗多糖含量為40.61%,該工藝流程所需設備簡單、多糖得率高、質量穩定,為改造傳統提取工藝提供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理論參考。提取工藝如圖1.1。
?
?
3.大棗多糖提取的目的和意義
????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豐富的生物聚合物,是多種中草藥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它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是理想的免疫增強劑,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毒副作用。在民間用于治療腹水,目前全球至少有12種以上的多糖正在用于臨床試驗,1997年全球從植物中提取的糖類藥物的銷售額達73億美元。因此,開發多糖類藥物已成為當今世界新藥研制的熱點之一。甚至有學者樂觀的認為:二十一世紀是多糖的時代。我國對多糖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水平較低,但發展很快。而大棗多糖獨特的理化性質、藥效以及其在大棗中的含量,發展潛力巨大,本文選擇大棗多糖作為提取目的產物。大棗多糖的提取分離與脫色研究(植物提取技術)
????大棗中含有豐富的多糖,開發一套從陜北大棗中提取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率的多糖提取工藝,對于發展高科技制藥工業,促進中草藥現代化,振興經濟具有日益明顯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隨著大棗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既提高森林的覆蓋率保護環境,又能解決貧困地區的農民增收問題。特別是加入WTO以后,醫藥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祖國傳統醫藥,通過自己獨特理論體系,在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應用和研究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如何利用前人留給我們的豐富遺產,應用于多糖類物質的藥理作用研究及開發出療效好、廣譜性、安全無副作用的多糖系列藥品,使之為人類健康服務,是極具機遇與挑戰性的工作,可望在發展民族醫藥事業、振興陜西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聲明:
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進行負責、考證。
??????2、如本文涉及其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相應處理!
?
?